中国医药行业在监管层面巨大变革的推动下,正在进入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在新的行业生态下,中国的制药企业未来能否实现质的跨越,与全球性跨国大制药公司比肩?对于当前正在重塑的产业结构,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够成功把握机遇并应对挑战,考验的是企业家的战略眼光,及把握机遇的智慧和魄力。
9月23日,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董事长刘殿波出席2017年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期间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对中国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读和预判。
同时,近几年绿叶生命科学集团集团转型加快,在医药和医疗领域全面布局。尤其出海并购方面步伐很大,海外并购备受行业关注。作为国内创新转型的典型企业代表,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的整个发展战略和国际化战略是怎样的?刘殿波作为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董事长的掌舵人,他对当前的行业发展有怎样的思考,对于未来企业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E药经理人:您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医药企业能否冲进全球药业二十强、十强?依据是什么?需要中国政府和企业各自做到哪些事情?
刘殿波:二十强有可能,从市值上排名的话十年内是有可能的,但利润很难讲。综合判断有两种企业有这样的机会进入:
一种是在中国市场做的特别扎实、增长特别好、销售规模比较大、又能够去海外收购兼并的企业。也就是说,企业在产品线上有仿制药,也有一些仿创产品,加上一些机会性的收购,这样的企业是有可能的,也要看这类企业的魄力。
另一种也不排除十年内会蹦出运气特别好的企业,比如在创新药领域如在PD1、PDL1等新靶点上能做出比市场上已有药物的疗效更好的新药,这样的企业也有可能。所以,我认为要么靠原有规模去做更多的扩张发展,要么在创新药领域做出突出的成果。
而且,能否进入全球前20强还取决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当然非常重要,如果未来能够真正在市场准入方面如医保、临床用药、招标采购等关键环节打通,真正培育创新药的市场环境,让中国的新药在中国有极大的发展,那就有可能实现。总体上对政府有信心,新政极大地鼓励创新,振奋人心,医药创新和产业的春天来了。
E药经理人:您认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现在处于一个怎样的历史节点?
刘殿波:中国医药市场就两个阶段,2015年以前是上一个阶段,在这之前没有质的变化,就是粗放式的增长。第二个阶段就是2015年后,随着政策改革,不管是药监局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国家医保支付以及招标采购等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大方向是对的,行业正在回归到本质。
现在可能是一个过渡阶段,或者说是一个黎明前的阶段,用一个词来讲是转型。在这个阶段,如果企业还没有清醒,还不去做根本的转型,比如一些企业还不去改变原有的那套质量体系和营销体系,最后是要出局的。目前应该说是一个转型的实质期。
E药经理人:绿叶生命科学集团这几年的变化比较大,在医药和医疗领域均在布局,您的整体布局或者思路是什么?尤其在海外并购上绿叶的并购方向既有药企也有医疗机构等,那么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的整个国际化战略又是怎样的?
刘殿波:在中国当前这个特别时期,无论是未来健康事业发展,还是国际化发展都刚刚开始,此时产业里的机会毫无疑问非常多,且这个机会不同于一些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路。
可以看到,如今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健康过程的管理不再单纯靠一个手段,精准医学、个性化治疗、转化医学,尤其是现在的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很多新型治疗技术的发展,不论是对疾病治疗,还是促进产业发展,都已经显示出非常强大的潜力。所以绿叶考量的是在制药、医疗、分子诊断等,包括现在正在孵化的一些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的业务。我们的中心思想是考虑整体医疗的概念,对患者、医生提供更多的手段,并实现这些方面的协同作用。
其实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不存在国际化或不国际化,实际上我们考虑的是应该到哪里去发展,到哪个市场去发展,或者应该如何把生意做好,把业务做好,把药覆盖更多的市场。绿叶的观点一直是,中国事实上是很大的国际市场,如果今天还把中国市场看作一个跟美国、欧洲、日本等不一样的市场,甚至是一个低水平的市场,那是企业本身的愿景和价值观的问题。
过去十五年绿叶一直坚定的是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市场,包括按照国际标准做好中国市场,不管中国的法规怎么变,都要按照国际标准做研发、注册、生产以及对待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患者。
为什么我们坚定的走这条路?因为知道迟早会是这样子,过去那些年在政策不完善的环境下“投机性”的增长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这两年CFDA的创新改革取得巨大成就,这正是非常开放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过程。
E药经理人:您对于中国药企出海有哪些自己的思考?海外市场对中国药企的认知和辨识度是怎样的?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在国外又是怎么识别这么多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请分享下您在过去几年的经验和教训。
刘殿波:首先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极其重要。因为无论是出海还是收购,大家要在同等标准下对话,对方才能够听懂你在说什么,做什么,以及出去以后公司的产品、团队、语言都是同一个标准。
二是要长久布局,不要急功近利,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长远打算。绿叶的国际化发展包括现在到海外做并购,算一下时间已经有15年。
另外,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文化自信极其重要。东方智慧、中国文化实际上有相当强的感染力,未来会有很强的优势。人类文化的精髓无外乎是做有价值的事情,只要做有价值的、对的事情,语言和文化是相通的。所以中国公司走出去的时候,如果公司有正确的愿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战略和优秀的团队,这样的理念和语言就是对的。此外,是并购以后管理的问题。
我认为不用担心我国目前医药方面还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只要方向对了,这些外国公司包括被收购方能够看到中国的强大和中国市场巨大的潜力,包括中国创新的能力以及中国人的智慧。
国外公司如何看到中国企业,现在和五年前甚至三年前都有很大的区别。国外公司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大的逻辑是中国市场。最近两年完全是不一样的环境,中国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中国企业在国外看收购标的的逻辑很多,首先要符合战略和业务发展方向。其次要同时看到协同价值,协同价值也不是单纯看短期,可能要看到三、五年甚至更久。如果不考虑协同价值,单单收购一家国外公司,你可能会付出更高的代价,未必有好的投资回报。因为那些市场的投资人不比我们笨,他们对这些公司的价值看的更清楚。
E药经理人:2017年绿叶生命科学集团的关健词是什么?
刘殿波:对绿叶来讲还是转型。尽管目前表面上看不到我们发生了什么,但在深刻程度上来讲,绿叶在进行大量布局,进行深刻的转型。
深刻的转型意味着什么?实际上2016年绿叶在欧洲完成的并购,包括现在做的国际化新药项目正在路上。围绕未来三年发展,尤其是2020年目标的实现,今年我们做了大量转型准备工作,比如在产品结构上,除了现在已有的国际注册的新药外,我们在欧洲收购的公司也有新的布局,此外还刚刚在波士顿成立研发中心,定位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及基因药物等前沿领域。
有人问中国公司未来靠什么打赢跨国公司?实际上提前20年布局就有可能。今年我们在波士顿成立研发中心,对新药项目布局到下一个10年到20年。虽然现在一些源头的创新可能还在实验室,甚至有一些还在有争议的阶段,但至少要介入。绿叶正在产品结构、国际化团队,以及管理变革等多方位布局,为迎接接下来的发展做大量的转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