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马飞 刘正午 李蕴明
[本期嘉宾]
刘殿波(绿叶制药集团董事长)
郭振宇(滇虹药业集团董事长)
朱文臣(辅仁药业集团董事长)
阮鸿献(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董事长)
重提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是因为它才是医药产业真正的载体,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制造业回归、重振实体经济发展战略,不仅导致跨国资本回流至输出国,而且全球资本流动出现趋势性放缓。近年来,我国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压缩了外资的利润空间,导致一些资本逐渐转向成本更低廉的发展中国家,分流了中国的海外资本。提振中国医药经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会怎样调整?医药经济在实业重构过程中的难点在哪儿?优势企业如何突破当下的经济慢周期?为此,本报专访了首届中国医药经济年度人物获奖嘉宾,希冀能从中得到启发,为寻找新经济形势下的产业风云人物探路。
聚焦重构要素
主持人:市场、品牌、技术、资金、物流、人才,这几大要素在实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医药产业的重构升级中,以上哪个要素最困扰您?
刘殿波:增强我国制药业的竞争水平,这些要素都很重要。从本企业的角度来讲,技术要素非常关键。对本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疗效确切、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产品,是今后企业在产业结构重塑中求存的核心。而且,提升制药水平不能只看现在,要有看10年、20年的眼光。
其实,新GMP改造升级后,我国制造能力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困扰企业的不在硬件,而在人的本身,尤其是基层执行GMP的具体人员的素质。另一个关键点是源头研发阶段、中试放大阶段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的疗效就是不如国外同类产品,关键就在这里。
郭振宇: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经济的稳健增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城镇化持续推进和不断增强的医疗保健意识是医药行业发展的持续内在动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医疗方面支出的提高,都是推动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大动力。
面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新医改政策的稳妥推进和医药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我认为,当前困扰制药企业发展实业的主要因素还是在品牌。品牌打造不是困扰,而是一个很棒的挑战,是彰显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等综合实力的表现。在同质化产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市场监管、国家政策影响制药企业的品牌打造,如何突围打造基业长青企业是每个企业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朱文臣: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依据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不是来自区域资源禀赋、物质资本,而是来自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创新正日益成为企业获取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能力因素。
中原地区人口教育水平低,人力资本累积相对落后是制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辅仁药业集团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振兴产业大计
主持人:在振兴实业、尤其是振兴医药产业方面,企业有哪些实质性部署?
郭振宇:我国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乱、差的问题依然突出。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行业政策,皆力图引导制药业朝着内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鼓励综合实力雄厚的制药企业积极进行行业内自我整合,兼并重组,让一批不具有开发创新能力、无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淘汰。
滇虹药业作为云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缓控释制剂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优势,在产品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作为云南民营制药企业领头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地区产业整合的重任。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规划中,滇虹将继续通过品牌、资本等手段融合推进,打造“好山好水出好药”的云药产业链。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公众健康水平较低,“负责任的自我药疗”显得尤为重要,倡导大众掌握必要的用药知识,注重健康保健是滇虹药业近年倡导的“健康新主张”。
刘殿波:绿叶集团自1998年成立研发中心以来一直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把新型药物制剂、天然药物以及抗体药物作为关注的中心。可是,提升本土企业的制造水平需要时间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制药企业的发展模式,以研发带动产业升级、资本运作为纽带进军规范市场,完善医药产业链。
朱文臣:从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来看,一些大公司的领导者错误地认为,研发是可以定量的,能够被工业化,通过度量体系标准和自动化推动。其实,在研发与创新中,个人责任、透明度和科学家的热情丧失才是导致企业陷入创新困境的主要原因,开放的信息发展平台与创新管理机制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健全合作机制,加快企业产业链的联动发展,打破市场壁垒、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体制性障碍,兼容并蓄,实现辅仁药业集团更快、更好地发展,创新是我们持续发展的终级支撑。
创新还需提效
主持人:很多药企目前承担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而真正的“实业兴企”应该靠强大而高质量的生产能力,国内制药工业与国外相比主要有哪些差距?
郭振宇:先说说产业规模,从SCRIP2011年公布的全球100强制药企业排行来看,全球100强的门槛已经提高到了60亿美元,排名第一的辉瑞公司已达到近6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相当于中国制药行业1/3的收入。而评估排名前10名的企业,辉瑞、赛诺菲、默沙东、诺华、葛兰素史克,这些公司所记录的处方药销售总额为3460亿美元,相当于前100名制药企业总收入的53%,支撑这些100强制药公司的毫无疑问都是其非常强大的内部核心竞争力和全球化市场的商业模式。
面对如此差距,中国企业就没有机会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三大医药市场,2016年我们将超过日本晋身第二,而且我们和美国的差距逐渐缩小,最大的市场必将产生最优秀的企业。
但我们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多,市场占有率非常分散,物价招标的游戏规则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品牌价值得不到体现,制造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使企业利润空间急剧下降,产业升级动力不足,药品注册法规让企业的时间成本呈几何级增加,大大削弱了中国制药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我们期待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正视这些问题,锐意改革创新,尽快拿出切实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民族制药工业从慢周期转换到快速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刘殿波:走高品质的制造道路实际上就是“靠什么竞争”的问题,国内不少优秀的原料药企业在国际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制剂难有突破的关键还是本土企业多数选择用仿制药进军国际市场,可在仿制药领域,我们与印度等国家的优势企业相比并没有优势,所以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看准市场需求很重要。
好外因和主观能动性
主持人:企业渴望什么样的外部环境?
郭振宇:国家在医改过程中给予OTC药品在药店渠道的政策支持,药店的零售价格依据提供服务成本区分社区医院招标定价。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创造一个消费者在自我健康管理、预防疾病方面的教育环境,目前中医做得比西医好,应该让消费者拥有自我药疗的知识。
刘殿波:今年,我们最关注公司在国际注册的产品能如期进入临床,在国内能不断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持续的盈利能力。说实话,提振中国的制药工业竞争力面临很多挑战和风险:创新产品线匮乏,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企业的市场能力、品牌能力也很弱小,市场准入政策不配套,这要求政府部门从药品注册、药品定价以及招标采购等各个环节予以扶持。
朱文臣:创业只有在得到政府鼓励的情况下才能繁荣。政府面临的挑战是接受自己成为这些企业培育者的新角色,在大范围内鼓励创新,为创新提供条件。从市场化程度来看,中国经济的传统优势——大型国企,有可能在维持增长的竞争中成为经济增长的约束力量。真正释放中国全部潜力的关键是小的、灵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因素,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主持人:中国药企是一定要大了然后才强,还是可以先小而优,然后做大做专,企业更应该关注做大还是做优做专,为什么?
郭振宇:这就像在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这一轮兼并重组的周期中,OTC方面,先做大才能再做强,吨位决定地位。同时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又是可以转换的。因为只有大才能在渠道内有发言权与合作机会,在这个基础上做专才能够做大。康王洗剂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阮鸿献:我认为应先做优,再做强,而后做大。尽管每个企业都应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战略,但须谨防在扩张中模糊了自身定位。零售连锁药店或收购、或兼并、或重组均有可能,但只有在市场当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才能越做越好。
企业凭什么持续增长
主持人:在中国医药经济进入增长慢周期时,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活力在哪儿?请谈谈您的前瞻性思考和布局。
郭振宇:我们要先思考,中国医药经济是否进入了增长慢周期。虽然已经有万亿元的市场规模,但在中国,医药这个产业还未成为一个外向型产业,因此全球经济疲软与我们没有太直接或绝对的关系。我们所面对的还是新医改之后不断扩容的国内市场,要解决13亿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对政府、医疗体系、产业界都是非常大的挑战,而我认为这正是创造机会的时候,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打破惯性思维。我们要了解人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健康,但健康的意义不只是“有病治病”这么简单,推动“7·24国际自我保健日”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来关注冰山下的问题。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活力一定来自于不断地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所做的努力。
阮鸿献:企业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必须根据自身特性来决定发展方向。我认为,要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增长,首先要提升公司内涵,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设立适合自身的目标,方能如愿以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不是单兵作战,是集合众人之力的团体,公司组织架构要与之相匹配。因此,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如能设立明确的措施,员工当期收益与公司业绩成长结合,员工未来发展与公司成长结合,员工自然会自主寻求业绩增长,效果优于高强压力。预计未来数年,有底蕴、基础牢固的药品零售企业能迎来发展时机。
就鸿翔而言,2013年要在去年及前年的基础上,逐步增加销售等业务规模。要实现目标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必须匹配,夸夸其谈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具体来说,业务规模的增加,需要企业自身定位和企业资源给予支撑,应根据实际情况与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经营定位。
实业回归补什么
主持人:在呼唤实业回归的大环境下,当前制药领域最需要提高或加强哪些方面?
朱文臣:企业要创新必须改变路线,要更多的创新就需要与过去更多的决裂,先不说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物质资本,就从欠发达地区推崇的后发优势来说,更需要创新。后发优势从根本上说是从创新中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从技术层面看,创新使企业产出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大大提高,从而引起周围企业的学习与效仿;从社会结构看,创新使现有的社会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组织结构朝着变革方向转变,使之适应创新结果,并成为下一次创新活动的基础;从社会心理看,创新强化了社会群体的进取意识,并推动周边地区劳动力为改变自己的比较劣势而努力进行自我提高;从体制机制及人文精神层面看,服从、控制、独裁、统一一度成为主流价值观,严重限制了创新的进程。
我们应珍视人的价值、创新、多元和独特,自由、成长、多元化的思想才是创新的源泉。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预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在新科技时代,任何社会如果试图排斥自主企业的自由管理作风,这个社会便将痛苦地消亡。任何一个试图将责任和决策集中于高层的企业也将如此。
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制度是企业创新之要。市场的不断变化为人们提供了创造新颖事物的机会。因此,系统的创新存在于有目的、有组织地寻找变化,存在于对这些变化可能提供的经济创新的机遇进行系统的分析。所以,创新和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相互依赖,创新和市场有很大的交集,不了解市场,不对机会做市场分析,就不会产生创新。
郭振宇:高效、品牌、创新,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所必备的素质。以高效的管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持续不断地打造品牌,这是一个传统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经之路,滇虹也不例外。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如今一家公司已经不可能享有所有资源,也无法完全拥有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是,洞察并创造消费者需求,应用开放式创新的模式和方法,提出最优解决方案,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