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科技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烟台市委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科技创新强支撑,积极作为助发展”的主题和“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践载体。围绕这一主题和载体,笔者近日对烟台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绿叶制药集团的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绿叶制药集团是从事天然药物和药物新剂型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从1994年开始起步,从成立之初的十几名员工、年产值不足千万元的小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到2008年底,公司员工已达250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3.5亿元,已成为技术实力雄厚、拥有现代管理理念的国际化制药集团公司,是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企业博士后科学研究工作站”。
绿叶集团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持续创新助发展绿叶制药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强烈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支持和后盾。1999年公司成立了研发中心,以占领行业科技制高点为目标,按照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的理念,着力培育特色技术和主导产品。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追求,逐步形成了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创新药物研究体系,具备按照一类创新药物要求开展药学研究、药理研究、药品安全评测和临床试验研究的技术实力和条件。先后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麦通纳(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绿汀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诺森(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等上市产品30余种,正在研制的新药项目50余项,上市和在研新药中一类新药9项、二类新药22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新剂型5项;制定新药国家标准48项。产品治疗领域涵盖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类疾病、骨科、消化科、肝脏科、妇科等多个门类。已申请发明专利245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2项;获得授权专利89项;申请注册商标142个。关键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成为公司长远发展的生命线。1998年,公司产值过亿元;2004年,公司成功上市;2007年,产值一举突破10亿元。
启示之一:持续创新才能支撑持续发展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缺乏创新的动力,就会丧失生命的活力,丧失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和发展壮大的机遇。烟台市的一些历史悠久的老牌企业就是由于缺乏持续创新意识,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万华、冰轮等一批长期致力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却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绿叶制药、先声麦得津等企业更是迅速崛起,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典范。事实证明,凡是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相反,凡是不重视自主创新的企业,大都缺乏活力,一筹莫展。
因此,企业一定要克服短期行为,真正把自主创新作为关系企业兴衰的大事来抓,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决心。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非常时期,更应该目光长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关键技术,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注重投入添动力制药行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具有创新性,更需要充足的投入作保证。绿叶制药却始终秉持“企业要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创新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的理念,坚持每年以销售收入的8%—10%用于支持新药的研发工作。自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10亿元。先后建立了国内领先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平台、生物降解高分子微球技术平台、纳米脂质体技术平台、抗肿瘤和心脑血管药物评价平台等10余个新药研发技术平台,新药研发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处于领先地位。
高投入带来了高产出。绿叶制药在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制剂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其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及其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一直处于同类产品领先地位,成为骨科和神经科的常用药;该产品化合物专利获得了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使绿叶制药成为国内最早拥有化合物国际发明专利的药品生产单位。一类天然药物SYA系列制剂列入国家863计划,目前处于III期临床,主要研究成果获得2006年山东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化学药物新制剂研发方面,其独家产品希美纳(注射用甘氨双唑钠)为国家一类新药,国际国内首创,临床用于肿瘤的放化疗增敏治疗,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今年年初,绿叶制药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顺利获得国家GLP证书,成为全省唯一、国内屈指可数的通过GLP认证的制药企业。
启示之二:企业要想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首先要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企业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来自于其雄厚的研发力量和充足的研发投入。多数创新型国家70%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
创新活动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许多企业不愿和不敢投入的主要原因。而绿叶制药却树立起了靠新技术谋求大发展的榜样,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上市至少需要6—10年时间甚至更长,也就是说绿叶目前销售的产品至少是6年以前开始投入研发的。而现在绿叶还在继续大量投入从事研发,着眼的是10年以后的效益。由此可见,研发投入虽然大,但拥有核心技术之后的高收益可以支撑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先有加大投入和承担风险的意识,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才能使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模式促联合绿叶制药强大的研发实力源于其实质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1999年,绿叶制药开始聘用海外归国人员和大学教授到公司开展新药研发活动。2001年,绿叶制药与烟台大学各出资50%组建烟台大学药学院,开创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绿叶模式”。这种创新模式,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纳入统一的平台,形成创新和人才一体化,从而实现“实质性”的联合。组建后,作为绿叶制药重要研发组成部分的药学院既为绿叶制药吸引了一大批有才能、适用性强的研究人才,使绿叶制药的新药研究水平走在了全国同类机构的前列;同时绿叶制药又为药学院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充裕的科研经费,为培养优秀药学人才、更多更快地研制出符合医药市场需要的新药创造了条件。
强强联手结出丰硕科技成果。药学院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科技部863课题、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21项;获得山东省科技发明二等奖3项;参与并完成了多个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累计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载超过70篇。在2004年进行的学科点评审中,烟台大学药学专业列全国第14位,目前已获得“药物化学”专业硕士点,其人才梯队居全国第6位(列全国知名的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等几所名校之后)。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不仅使绿叶制药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也为集团的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合作研发上市的新药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启示之三: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要善于“借梯登高”、“合力发展”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在依靠内部研发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源和技术源,可以达到低成本与高收益的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院校、研究机构之间,对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从而缩短研发周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烟台市不断加大产学研合作创新推进力度,创出了“3个90%的产学研奇迹”——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各类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
重视人才强保障重视人才是绿叶成功的根本。绿叶制药成立伊始即确立了“以人才和科技为本,追求完美高尚境界”的核心价值观,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目前集团拥有科研人员超过200人,95%拥有大学或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0余人,硕士57人,来自欧洲、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外专家和工作人员8人。能够组成这样庞大的研发团队得益于绿叶健全的人才保障机制。
一是积极的人才引进机制。共建药学院之后,借助大学的管理平台与师资力量,吸引了众多高层次研发人才加盟。学术带头人傅风华教授加入绿叶后,先后主持或参加20多个药物研究项目,共获得国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引进的刘万卉博士完成超过5种药品的临床前研究,主持了10多项新药课题研究,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7篇;申请中国专利7项,国际专利2项。
二是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绿叶集团每年支出大量的培训费用,组织员工参加专业技能、管理技能、素质能力拓展等培训。以脱产带薪深造的形式,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了5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
三是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在人才的使用中,绿叶集团建立了以岗位分析为手段、岗位价值为基础、市场薪酬为参考的宽幅薪酬管理制度。
另外,根据岗位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形式、不同等级的激励考核方案。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组织年度360度评价,依据考核结果及员工评价,确定每位管理人员的业绩;对销售人员针对其不同的区域特点与市场战略,制订了体现特色、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对研发人员根据其项目运作特点,以项目运转阶段、项目额大小及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多少进行项目资金分配,调动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绿叶集团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优秀的研发人才,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
启示之四:人才是兴业之本,企业要发展,必须建设一支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产品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市场优势,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
企业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善人才工作环境,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保证。一是人才创业环境要更加优化。企业要大力营造“勇于创新、敢为人先、鼓励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尽可能地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使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价值有体现。二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加灵活。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有为”的思路,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努力造就一批在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上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加有效。企业要舍得投入,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人才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形成人才荟萃、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但造就了“绿叶”成功与高速发展的今天,而且也造就了“绿叶”必定长足发展的未来。“绿叶”的目标是:到2020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进入全球同行百强、全国同行十强。相信那时的“绿叶”一定会根更深、叶更绿、枝更茂!(山东省烟台市科技局局长 许前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