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3日,中国上海——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该品种的上市是国产创新药在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若欣林®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张鸿燕教授表示:“若欣林®的获批是国内制药企业在抗抑郁新药研发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中国精神药物研发历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若欣林®所展现的临床药效学特征,有助于患者全面缓解抑郁症的多维度症状,尤其能满足患者对于改善焦虑、快感缺失、疲劳、认知症状等治疗需求,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武器。”
治愈率低、高复发,抑郁症治疗亟待新药破局
抑郁症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症1,中国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4%,约有5000万名需要规范用药治疗的患者2;该疾病的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3,已成为影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现有抗抑郁药虽然总体有效,但是存在明显未满足的临床治疗需求:治愈率较低,治疗后仍有残留症状,主要包括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严重损害社会功能,并显著加快抑郁症的再次复发4-7;另外,易引发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情感迟钝、嗜睡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成为导致预后差的重要因素8,9。
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强调,抑郁症治疗的目标为“获得临床治愈、减少复发风险、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该疾病的治疗需要全面重视包括情感、躯体和认知在内的所有症状维度。若欣林®遵循这一治疗理念进行开发,有望改善当前该疾病治疗现状,促进患者重新回归并融入社会。
多重再摄取抑制,全面改善抑郁症的多维度症状
若欣林®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已在《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发表10,11,II期临床结果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上发表12、并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上发布,III期临床结果在2022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年会上发布。临床前作用机制研究证明其为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5-HT、NE和DA能神经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13。与现有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5-HT/NE双重再摄取抑制剂(SNRI)相比,SNDRI增加了对DA的干预,可实现治疗作用相互协同,更全面地缓解抑郁症患者不同维度的症状,同时拮抗5-HT水平增加带来的DA能下降所引起的副作用14。
若欣林®此次获批基于其在中国完成的六项临床研究,其中III期临床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评估该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若欣林®治疗8周末的蒙哥马利-艾斯伯格抑郁量表(MADRS)总分较基线的变化、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总分较基线的变化、MADRS有效率及缓解率、HAM-D17有效率和缓解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较基线的变化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特别在改善快感缺失、阻滞、认知障碍以及疲劳等方面与安慰剂相比具统计学差异,与传统抗抑郁药物相比优势明显;若欣林®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不引发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若欣林®研发项目负责人、绿叶制药集团非临床研究部副总裁、新药发现研究部负责人田京伟博士表示:“抑郁症有着复杂且多元的症状表现,通过多靶点的干预治疗可实现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若欣林®是一个从基础研究到验证性临床均得到证实的SNDRI抗抑郁药物,可全面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中枢神经领域优势凸显,服务患者未满足需求
绿叶制药集团总裁杨荣兵表示:“抑郁症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精神障碍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若欣林®的获批使我们倍感振奋,公司已提前做好商业化准备,希冀借助我们在中枢神经治疗领域已积累的优势,尽快将这一新的治疗选择带给患者,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
包括抑郁症在内的中枢神经治疗领域是绿叶制药的核心战略领域之一,围绕该疾病领域,公司多年来积极构建创新产品组合、完善自营队伍、下沉渠道并拓展市场,现已推动中枢神经产品覆盖国内近3000家医院,商业化优势日益凸显。若欣林®的获批上市持续扩充公司的中枢神经产品组合,进一步推动公司现有资源与优势的协同及商业化运营能力的深化。
###
关于若欣林®
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为绿叶制药集团基于其新分子实体/新治疗实体技术平台(NCE/NTE)开发的1类创新药,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三重再摄取抑制(SNDRI)作用,用于治疗抑郁症。临床上若欣林®可能通过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摄取抑制发挥作用。此外,其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III期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 CMHS中国精神卫生调查
-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47
- Rush AJ, Trivedi MH, Wisniewski SR, et al. Acute and longer-term outcomes in depressed outpatients requiring one or several treatment steps: a STAR*D report. Am J Psychiatry. 2006 Nov;163(11):1905-17
- Nierenberg AA, Husain MM, Trivedi MH, et al. Residual symptoms after remission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with citalopram and risk of relapse: a STAR*D report. Psychol Med. 2010 Jan;40(1):41-50
- 肖乐, 丰雷, 朱雪泉, 等. 中国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残留症状的现况调查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50 (03): 175-181
- Judd LL, Akiskal HS, Maser JD, et al.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rospective study of residual subthreshold depressive symptoms as predictor of rapid relapse. J Affect Disord. 1998 Sep;50(2-3):97-108
- Carvalho AF, Sharma MS, Brunoni AR, et al.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ewer Generation Antidepressant Drug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6;85(5):270-88
- Zhu Y, Wu Z, Sie O, et al. Causes of drug discontinuation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 China. 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 2020 Jan 10;96:109755
- Zhu H, Wang W, Sha C, et al.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oludesvenlafaxine as a 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 Front Pharmacol. 2021 Sep 14;12:741794.
- Meng P, Li C, Duan S, et al. Epigenetic Mechanism of 5-HT/NE/DA Triple Reuptake Inhibitor on Adult Depression Susceptibility in Early Stress Mice. Front Pharmacol. 2022 Mar 17;13:848251.
- Mi W, Yang F, Li H, et al. Efficacy,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Ansofaxine (LY03005) Extended-Release Tablet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Dose-Finding, Phase 2 Clinica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2,25(3):252-260.
-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 (2020年版):155.
- Murugaiah A. M. J. Med. Chem. 2018, 61(6), 2133-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