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中药企业有志于国际化,勇敢地走出去,其中一些企业将目标瞄向了世界上对药品管理最为严格的美国市场,希望借此敲开中药通向世界的大门。他们虽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迄今还没有一种中药以治疗性药品通过美国FD A批准,中药进入美国市场并进而进入国际市场之路仍然漫长而曲折。这些先行企业渴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能得到国家政策的更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复方丹参滴丸:走国际化道路需政策扶植
“多年来,中医药国际化之路并不顺畅,迄今还没有中药以治疗性药品通过美国FD A批准。”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希军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政府应该对明确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医药企业进行政策扶植。
2011年11月18日,其全资子公司天士力北美药业宣布,与IC O N和PA R EX EL两家全球领先的委托合同研究机构签订复方丹参滴丸全球III期临床研究合作意向。这是至今关于复方丹参滴丸最新信息。
熬到这一结果,天士力等了13年。13年前,对于最先扛出“中药现代化”大旗的天士力,围绕在其身边的几乎都是一边倒的怀疑和争论。
1994年,40岁的军人闫希军拿到了复方丹参滴丸国家新药证书。
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以药品身份第一个通过FD A新药临床用药申请,正式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闫希军说:“尽管我们通过了申报,但按照FD A的标准做对照后才发现,自己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这一年是1997年,天士力一路高歌猛进的国际化道路戛然而止,这一停就是十年。
“没钱,当时测算下来,需要至少五六亿美元的资金,这对还处在企业初创期来说,是个天文数字。”闫希军谈到,而更关键的问题来自技术、人才和新型工业化的标准和理念。
天士力卧薪尝胆十年。十年间,天士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不断引进和培养人才,先后承担并完成30多项国家科研攻关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0多件,有90多项专利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授权。
2007年,天士力再次启动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 AⅡ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在美国纽约、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和加利福尼亚等分布于美国东南西北中地区的15个临床中心,完全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标准严格进行。
2009年底,全部研究顺利结束。结果显示,对国际公认的治疗心绞痛的黄金疗效指标(即运动耐量试验)及其它疗效指标,都一致地指向同一个方向并且遵循几乎相同的量效规则,而且在临床上及统计上均有显著意义。更重要的是,临床试验中没有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这在任何西药的研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充分证明复方丹参滴丸优于化学药物,这对澄清人们对中药的偏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0年8月,天士力宣布,复方丹参滴丸圆满完成美国FD AⅡ期临床试验,将申报最后一步的Ⅲ期临床试验。
回顾复方丹参滴丸国际化之路,闫希军希望,政府能在研发、技改项目资金、企业融资、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对正处于国际市场开拓期的自主创新药物,实施专利补偿期限制度。对于成功走入国际市场的现代中药品种,延长中药保护品种期限。
血脂康:国际化最难的是资金
“美国F D A的门槛并非高不可攀。”绿叶制药集团北大维信公司总经理段震文在血脂康美国二期临床研究成功后感言。FD A并不“可怕”,它能实事求是地接受对临床方案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研究的要求丝毫不会降低,要获得通过,没有任何捷径,惟有“过硬”二字。
血脂康FD A二期临床研究项目2010年获得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2011年初正式启动。2013年1月,顺利完成了美国二期临床试验。7月将与美国FD A就三期临床试验的情况开会沟通。
据段震文介绍,1996年,血脂康在国内上市不到1年,北大维信即将血脂康胶囊的原料特制红曲,作为保健品出口美国,很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全美3.5万家超市。然而,2000年7月美国上诉法院的最终裁决,使北大维信的特制红曲黯然退出美国市场。
被中国人使用了千余年的中药只能披着保健品、食品添加剂的外衣在海外“打游击”,而不能名正言顺地以药品的身份走出国门,这段无奈的经历让段震文萌生出一个愿望:让血脂康以药品身份闯进国际主流市场!
这个想法虽然有些“胆大妄为”,但却不无根据:血脂康是以特制红曲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的现代调脂中药,其主要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明确,质量稳定可控,临床安全有效,拥有指纹图谱质量标准、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大样本循证医学研究,基本具备了药品有效、安全和稳定的科学基础,只要创造条件不懈努力,有望通过FD A的批准。
2006年,北大维信正式向FD A提交新药申请,2008年获得FD A二期临床试验的批复,在国家重大创制专项支持下,在绿叶集团国际化战略推动下,2011年初该研究终于正式启动。
2013年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临床专家M arioty教授报告了血脂康美国二期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选116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高剂量(2400毫克/天)、低剂量(1200毫克/天)治疗组,观察12周。结果显示,血脂康能显著降低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水平,并能全面调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血脂康1200毫克/天持续应用8周降低LD L-C达28%,剂量加倍降幅增加4.5%,具有与他汀类药物类似的量效关系。同时,血脂康安全性良好,未发现明显的肝酶异常等不良反应。
该项研究是国内临床机构首次参与调脂中药在FD A的注册临床研究,对国内临床研究与国际水平接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该项研究的顺利完成为血脂康在美国进行Ⅲ期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际化最难的是资金。“2008年FD A许可血脂康开展二期临床后,考虑到巨大的资金投入,我们本想寻求国际资本合作完成。但加盟绿叶制药后,刘殿波董事长毅然决定自己来啃这块‘硬骨头’。”段震文说起这段往事,至今感动不已。
根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的分析,目前每一种批准的新药研发费用大概在13亿至17亿美元之间。这对成立仅十余年、迄今年销售收入不过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绿叶制药来说,显然是笔巨资。绿叶制药集团副总裁李又欣指出,每年将10%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研发投入比例居国内制药企业前列。绿叶制药希望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能有一至两个产品在美国上市。
桂枝茯苓胶囊:做好临床方案方能进入国际市场
萧伟是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是知名中药上市公司。
1996年,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项目启动,并提出了“敲开FD A大门”的口号。1998年,科技部在攻关项目和国际化示范项目中,推荐了八个企业的八个中药品种以药品形式申请美国FD A认证,江苏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科技部一号召,企业全动起来了,选品种,写标书,先给省里报,省里再选送给科技部。”萧伟告诉记者,当时国内掀起了“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的高潮。1999年9月,科技部批准了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
新药在美国上市需执行一系列申请手续。FD A要对该新药的药理、毒理及安全性等做严格的技术检测,包含23项试验,大约1000例临床,至少需八年时间,费用在一亿美元以上。
萧伟意识到,桂枝茯苓胶囊要顺利进入临床,之前要做好两个准备工作:一是选好适应证,这个适应证一定要能填补西医药的空白或者说对其临床起补充作用;二是做好临床方案。“与代理公司沟通之后,得到了更为清晰的思路。”萧伟深有感触地说。
FD A在2000年1月13日通过了桂枝茯苓胶囊的临床申请。而从1999年到2001年,萧伟的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在北京数家医院补做临床试验,筛选适应证。然而就在这时,“9·11”事件爆发了。这不仅几乎毁灭了所有的注册材料,而且也使康缘与合作机构失去了联系。
FD A在2004年通过《植物药指南》,这才打开了植物药作为治疗性处方药注册的大门。而康缘经过几年的努力,也通过了FD A的临床预审(即Ⅰ期临床)。专家会之后,FD A随即批准了桂枝茯苓胶囊可以进入Ⅱ期临床。
2007年4月,康缘终于启动了桂枝茯苓胶囊在FD A的Ⅱ期临床。据了解,目前,Ⅱa期临床试验已经结束,Ⅱb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