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绿叶制药集团(以下简称“绿叶”)荣登第五届“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榜单。这是该奖项评选以来第一家进榜的民营医药企业。
一直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靠着成本领先的优势打造企业的竞争力。但在资金成本、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管控的今天,人力成本已经成为企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成本。如果把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套用于卓越雇主评选结果中,应该这样解读: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意将会各有不同,但对卓越雇主的判定标准则是相同的。这些在为员工提供幸福工作的卓越雇主们,同时也收获了员工为公司的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敬业红利,享受到了管理带来的利润。
对于此次当选,当初抱着学习心态组织参与评选的绿叶副总裁刘玉波略感意外。
“参加调查的企业有200多家,不乏跨国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绿叶成立只有17年的时间,我们最初就想得到一份免费的报告,了解一下绿叶与标杆企业在员工敬业度上存在什么样的差距。”刘玉波坦言。
但后来仔细一想,刘玉波认为绿叶得奖也在情理之中。在此之前绿叶一直在内部坚持做了10年的员工满意度、敬业度调查。“这个调查的关键词是聆听和沟通。”刘玉波发现,通过聆听和沟通,也就自然地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层面,最终让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主人翁意识。
而在《医药经理人》随后的采访中发现,“幸福”是被员工提及率最高的词汇。
现任绿叶国际有限公司国际贸易总监的张洁是第一批进入绿叶的大学生。那时民营企业能够招到大学生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与那些分配到各大型企业的同学们相比,张洁是公认的生活工作最幸福的人。
在为员工提供幸福工作的卓越雇主们,同时也收获了员工为公司的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敬业红利,享受到了管理利润。看《杜拉拉升职记》的时候,张洁发现书上介绍的杜拉拉供职的那家跨国药企的所有经典培训案例,绿叶都曾经做过。张洁有些小得意:“虽然生活在一个中等城市,但我的见识和水平与那些跨国药企的人是一样的。”
“公司在战略上特别清晰,每个员工都会看到美好的愿景。”刚加盟绿叶一年的张剑钊是北大的药理学博士,现任绿叶非临床研究部非临床研究员。尽管工作在烟台,但张剑钊认为他在这里的机会并不比其他大药企或科研单位少很多,他依然可以经常参加学术会议,而且在很多方面,绿叶的技术是领先的,有很多国家级科研课题,这让张感觉在事业上的机会更多。
而当张剑钊看到绿叶在北大成立医药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和教师创新时,作为毕业于北大的绿叶人感觉很骄傲。中专毕业的单晓宏1994年进入绿叶,从一个工人做起,在绿叶的培训体系下完成了中国药科大学医药管理专业的大专学历,现在是一名质量保证部QA工程师。在她看来,绿叶像家,也像一所学校。她感慨,其实绿叶对员工的关怀体现在细节上,如以前为了保障员工的交通安全,绿叶为单身员工租的宿舍位置都在公司的同一侧;总经理会和员工一起就餐,要求用药品检验的标准检查食堂的卫生,而在他们附近的一家韩国公司里,管理层和员工都是分餐的;在春节前提前3天放假,以便让外地员工早些回到家中;比如成立员工互助保障基金,用于对家庭困难和遭遇重大疾病员工的救助。种种细节上的周到考虑,会让员工享受到温馨的感觉。
刘玉波表示,绿叶就在通过这点滴的事情,在员工心目中塑造出了一个有品质、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也打造了一批幸福且敬业的员工。而这恰些员工恰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这是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做的事情。